白尾黑凤头鹦鹉介绍
详细介绍

- 俗名别名:白尾黑巴丹(旦)
- 英 文 名:White-Tailed Cockatoo
- 拉丁学名:Calyptorhynchus Baudinii
- 身高身长:50-60cm
- 体 重:公犬45-60磅、母犬35-50磅
- 寿 命:9-11年
- 体态特征:鸟体大致上为橄榄绿色。前额、耳羽以及大腿附近都有红色的羽毛,翅膀也有零星的分布红色羽毛。在翅膀前端弯曲的边缘和翅膀覆羽内侧有少量的橘红色,翅膀内侧的覆羽大部份为橄榄黄色,尾巴上方为橄榄绿色,尖端带有些蓝色,尾巴内侧为橄榄黄色,脸部附近白色的裸皮有几条棕黑色的羽毛横向分布,鸟喙为黑色。
- 习 性:白尾黑凤头鹦鹉会成对行动,有时候是小群体,有时候数量则可以达到50只鸟左右,它们喜欢聚集在植物充足丰饶的区域,常常从很远的距离就能听的见它们又长又尖锐的叫声,年幼的鸟儿在飞行中会不断发出粗嘎的叫声,就像在哭泣着乞讨般。白尾黑凤头鹦鹉通常一次产下1到2枚卵,但是只会存活一只雏鸟,10-11周雏鸟羽毛会长成,但是仍然会和亲鸟共同生活直到下次亲鸟筑巢为止。等到雏鸟长成后,亲鸟会加入其它的凤头鹦鹉鸟群,共同前往沿海的区域找寻食物。
- 历史起源:起源时期:中世纪;起初用途:觅拾猎物;现在用途:伴侣、野外围捕、枪猎犬。
- 叫 声:纺织娘鸣声很有特色。每次开叫时,先有短促的前奏曲,声如“轧织,轧织,轧织(Ga-Zhi),……”,可达20-25声,犹如织女在试纺车;其后才是连续“织,织,织(Zhi)……”的主旋律,音高韵长,时轻时重,犹如纺车转动。
- 食 性:喜欢澳洲一些当地的原生果树,以那些树木的球果和种子维生,例如松果,山龙眼等,有时候也会拨开树皮,以寄生的幼虫为食。
- 护 理:人工饲养的红冠凤头鹦鹉也是很少,不好照顾与易养成拔毛的习惯也是饲养情形不普遍的原因之一,很少见到一对都有良好羽毛状态的成鸟;食物的供应需多样性,以达营养均衡,常发生钙质吸收不良的问题, 添加水溶性的钙质补充剂至饮水中可改善此问题,新引进饲养的鸟适应情况通常都不好,刚开始可能会拒食,提供大的笼舍与定期供应新鲜树枝或玩具是必要的,这些对预防或治疗拔羽症有很大的帮助。将巢箱安装于最高处,繁殖期时有攻击性,对于巢箱的检查无法忍受,不能常常打扰正在孵蛋或育雏的亲鸟,否则可能导致亲鸟遗弃蛋或雏鸟,甚至可能杀死或吃掉幼鸟,在气候炎热的地方繁殖成果不彰,在较寒冷的地区繁殖成果较好。
- 购买须知:西伯利亚哈士奇犬最主要的犬种特色是中型体型,中等骨架,均衡比例,轻快步态,正确被毛,愉悦的头部及耳朵,正确的尾巴及良好的个性。任何如骨头太粗大重,笨拙或紧缩的步态,太长或粗硬的被毛等外观均应扣分。西伯利亚哈士奇犬不可表现出拉货车犬那种粗重或粗鲁的感觉,也不可太轻太柔弱而给人只能短跑的感觉。不论牡母犬,西伯利亚哈士奇犬都给人非常有耐力的印象。另外除了已经述及之缺点之外,一般犬种列为不佳的明显体构上缺点,即使犬种标准中未加以明确规范,西伯利亚哈士奇犬同样也可适用。西伯利亚哈士奇犬最重要的特色是它的性格。如果具有任何攻击性便不能成为狗团队之了,因此作为雪橇犬的西伯利亚哈士奇犬,如有向其他犬只攻击倾向,应该要受到扣分处罚。为了避免繁殖出具有攻击性的狗,早期楚克奇族在繁殖时,即把除了领队犬之外的犬只阉割。事实也显示,这些被去势的狗不但不会打架,也因此可减少其新陈代谢,以配合有限的食物供应。另一方面也确保只有最佳的犬只会被利用来繁殖。西伯利亚哈士奇犬在极地犬种中独具中长度被毛,和阿拉斯加雪橇犬、萨摩耶犬等具有的长而粗糙被毛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它们各自原产地的气候差异。西伯利亚哈士奇犬的原产地气候和地形所形成的冰球,对长毛犬种会造成生命危险。因此,楚克奇人有意无意地便把狗的被毛,繁殖成可以忍受极地气候,又可保护不受冰球侵害的毛型。也因此西伯利亚哈士奇犬决不可有长而粗糙的被毛。西伯利亚哈士奇犬的毛长大概在一至三寸间。
- 繁殖方式:卵生
- 性 成 熟:8-9月
- 怀孕周期:18-25天
- 每胎产子:2-3个
- 全年交配:一年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