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黄果介绍
详细介绍

- 俗名别名:狮头果
- 英 文 名:Abiu、caimito
- 拉丁学名:Lucuma nervosa A.DC
- 身高身长:40-50cm
- 体 重:10kg
- 寿 命:9-11年
- 体态特征:植株形態及栽培性狀極似蛋黃果,植株高大可至35公尺,樹幹受傷分泌白色膠狀乳汁,葉互生長10-20公分,寬3-6公分,花單生或2-5花一組著生於葉腋,4-5裂,白至綠色約0.4-0.8公分長,幼果呈長卵圓、橢圓或圓形,深綠色微具絨毛,成熟時轉光滑鮮艷明亮之黃色,表面光滑,果實澎大至圓至卵圓形,果頂微尖或平滑,果重約250公克,於新加坡平均果重約400公克,於澳洲曾有單株果重約在450-620公克之間,最大可達900公克,果徑約7-10公分,果肉乳白色半透明,未熟果有澀味,成熟後甜而具芳香,帶有微粘之乳汁,呈半透明膠質狀,甜度12-15度之間,果肉含水分74%,種子1-4枚,通常1枚,種子重5-6公克,長3-4公分。澳洲調查單株產量5年生株最高可於秋季結果230粒,其中100粒為無子果。
- 习 性:蛋黄果喜温暖多湿气候,年均温24-27.5℃适宜。能耐短期高温及寒冷,40℃或1-2℃短时间植株不致受害。花期阴雨高温严重落花,果熟期忌低温,冬季低温果实变硬,颇能耐旱,对土壤适应性强,以沙壤土生长最好。按果实形状可分为圆果形或卵圆形、桃果形和纺锤形3个类型。用高空压条、芽接及实生繁殖法均可。种子在播种前必须浸水一天,苗床要遮荫保湿。以背北向南、阳光充足及风寒害小的地方为宜,株距4-6m。幼株不耐低溫寒害。
- 历史起源:是日本马醉木栽培的品种或变种,以及与台湾的杂交统称,是常绿阔叶灌木或乔木,其栽培变种和品种繁多,叶色多变故被称作彩叶马醉木。
- 叫 声:鸣声常以“吱拉,吱拉(Zi-La)”1、2声起音后,便是连续的“吱拉(Zi-La)……,”声,一般每开叫一次延续12-15s。其鸣声亦随温度在节奏上和音调上有所变化。
- 食 性:捕食昆虫及其幼虫,也吃其他无脊椎动物。
- 护 理:可长期置室内栽培。能适应多种土壤,沙土,粘土,酸性土及钙质土均宜。较喜肥,耐水湿。露地种植或盆栽,均宜施足基肥。生命力很强,颇耐修剪,盆栽植株,可根据观赏要求,进行多种园艺加工,露地栽植,一般任其自然生长。多用扦插法繁殖,亦可用种子育苗。扦插于春季气温回升后进行,较易成活,老枝或嫩枝,均可作插穗,可截成每20厘米左右长一段,也可截成每1米左右长一段,直接插入圃地。保持湿润,约1个月可发根,留圃培育2~4年,即可出圃供露地栽植。也可用长2米左右、径6厘米左右的粗干,剪去枝叶,顶端裹泥,不经育苗,直接插干栽植。培育桩景,多挖取石山上的老蔸,种植成活后,再行园艺加工。种子育苗变多采用,果实10月份成熟,11月份至翌年元月份以及其他季节,亦有少量成熟。果实采下堆沤后,装入紧密布袋内,置水中搓漂淘出种子。种子千粒重约0.4克,发芽率各年所采种子有差异,最高可达40%,有的年份种子不发芽。种子忌失水,宜裹湿润过滤纸或混细沙贮藏或随采随播。按小粒种子播种要求,将种子先撒播于播种盘或经细致平整的园圃地,防雨冲击。皤后约1天可发芽,2个月左右可移植至圃地培育,2-5年生可出圃定植。实生苗枝条柔软,根系发达,宜于作曲茎、靠接、提根等多种造形,亦宜将树冠修剪成多种形态。
- 用 途:果实橙黃明亮,果顶长尖;果肉橘黃色,粉状柔软缺水分,吃起来像煮熟的蛋黃,风味特殊。果实含糖29.1-30.5%,淀粉5.6-8.1%,粗脂肪1-1.14%,每100克果肉含维生素C24.3mg, 除生食外,可制果酱、冰奶油、饮料或果酒。树姿美丽,适合作庭园栽培。
- 购买须知:清香木是西畴县的珍稀树木,质地坚硬,花纹美观。用其制作的水烟筒,一经打磨,便出现多姿多彩的花纹,有的象山水,有的似花草,有的如翠竹、青松,且有立体感。这种水烟筒经久耐用,使用年代越久越光滑明亮。西畴清香木水烟筒制作考究,一般长50厘米,烟筒口径在6厘米左右,小巧玲珑。有的在烟笼上加4道铜箍或银箍,烟嘴管上也有雕刻铜质或银质狮子,堪称水烟筒中的珍品。
- 繁殖方式:卵生
- 性 成 熟:8-9月
- 怀孕周期:28-30天
- 每胎产子:4-6个
- 全年交配:一年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