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分享
首页 > 美文 > 水族 > 杂色蛤室内人工育苗试验

杂色蛤室内人工育苗试验

评论:0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1、基本条件

  胶州湾属半封闭式内湾,潮流平稳,有多处淡水注入,基础生产力较高,特别适合以摄取底栖硅藻和有机碎屑为食的杂色蛤的栖息繁殖,所产蛤仔个大,肉肥,味鲜,是当地传统的大宗出口产品。发展杂色蛤人工育苗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试验场地位于近邻胶州湾的青岛市城阳区红岛镇海水育苗场,亲贝资源丰富。

  海水通过涨潮纳入沉淀池,经高位池沙滤后作为育苗车间用水;处理后的海水取样检查原生动物很少,且都在10um以下。

  培养池用玻璃缸,规格为3m x 4m x1.2m。

  2、亲贝选择与孵化

  亲贝选择外型完整、性腺发育饱满、成熟度好的胶州湾产2龄贝。解剖镜检:卵子形状规则,圆形或椭圆形,直径70~80um。遇水后很快变为圆形;精子非常活跃。

  2002年因胶州湾水温较往年偏高,产卵期提前。4月30日,我们精选亲贝25kg,清洗干净,阴干10小时,分装在长方形的塑料盘内,放入玻璃缸,流水刺激,9小时后陆续产卵,每池产卵半小时,布卵密度40~50个/ml。孵化时加大充氧量,施EDTA3~5xl0-6。

  3、培养管理

  3.1培养池水质条件

  水温22℃,pH8.1,溶氧7.0mg/L,盐度32,22小时后转D形幼虫,孵化率85%。

  此时迅速用300目筛绢集苗选幼(一定要选用标准筛绢,否则,极易漏掉幼虫),倒入已准备好的池子中,以便去掉多余精子及杂质。D形幼虫密度控制在20~25个/ml。

  3.2饵料

  D形幼虫期以小硅藻、叉鞭金藻为主,投饵量2.5万~3万个细胞/ml,每天投喂4次。

  壳顶幼虫投喂叉鞭金藻、角毛藻、扁藻,单一投喂时饵料密度以3万~4万个细胞/ml为宜,混合投喂以4万-5万个细胞/ml为宜。

  当水温24℃、其他条件不变时,经14天生长发育,体长190~230um,开始变态附着,营底栖生活。

  3.3附着基的投放

  选用当地产细沙,水洗消毒后放入池底,铺设厚度0.5cm。 

  饵料以角毛藻、扁藻、移植于室内的底栖硅藻为主,投饵量随个体的增长而加大。每天投饵6次。

  3.4日常工作

  每天定时显微镜观察,检查幼体胃肠饱满度,视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投饵量;检查是否发生病害,适当使用抗生素3每天定时测量体长,做好记录,进行对比,从体长增长情况判断生长是否正常。每周倒池1次,每天换水2次。

  4、结果

  卵子孵化率85%,第1批培育D形幼虫70亿粒,因饵料供应不足,部分移入室外土池培养,剩余20亿粒在室内培养。从D形幼虫至变态附着,共育幼虫8亿粒,成活率40%;培育双水管幼虫4亿粒,成活率20%。

  5、建议

  蛤苗自开始营埋栖生活至培育成商品苗,室外培养时间长达4~5个月,管理得当与否直接影响出苗率的高低,因此,建议做子如下几项工作:

  5.1铺设沙层  室外培养池底质含沙量达60%~80%时,有利于蛤苗的埋栖生活。

  5.2保持充足的饵料采取更换过滤海水、施用复合化肥、降低水位、增加光照等措施,繁殖基础饵料,满足蛤苗生长所需。

  5.3严防敌害除对台风、洪水等毁坏性自然灾害严加防范外,生物敌害如桡足类、浒苔、沙蚕、虾蟹等也应引起足够重视。放苗前应彻底清池,放养后严防滤水网破损,定期排干池水,驱赶抓捕敌害生物。

(haopet123.com)
相关贴士
评 论:
 
贴士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