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分享
首页 > 美文 > 鸟类 > 拉马克的曙光?(下)

拉马克的曙光?(下)

评论:0 来源:互联网 作者:李鹤龄

  

★回头看环境

无论遗传是被动地承受自然选择,还是主动地改变自己的遗传结构以适应环境,以及最新的生物学研究成果是不是拉马克学说的一线曙光,这些都是生物学家的研究范围,似乎与我们饲养信鸽的人关系不大,其实不然,他们在无形中指导我们的养鸽实践。例如,选用保姆鸽是不是有讲究?种鸽死条好,还是活条好?赛鸽是否要训练?以及训练的目的、方法?饲养信鸽是否存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问题?即棚中劣质鸽是否影响优质鸽赛绩甚至遗传等问题?这些都关系到信鸽遗传完全是被动地接受选择,还是主动地改变自己的遗传结构以适应环境。如果某位鸽友的头脑是用传统生物学深深武装起来的,认为遗传完全是被动地“自然选择”的结果,他是不会太计较保姆鸽的,只要喂雏的性能好即可;种鸽的死条、活条遗传也一样;棚中劣质鸽多只要不配时也无大碍;训练可有可无,或者训练顶多是为了使赛鸽适应比赛,而对鸽群的品质不可能有所提高……等等。反之,若认为信鸽有的也要主动地改变自己的遗传结构以适应环境的话,他对上述问题的态度将完全不一样。至于怎么做,限于篇幅,在此不赘述了,让朋友们自己去动脑筋吧!

  笔者另想谈谈上述理论中的“环境”两字,对此笔者有一点思考。举几个实例:

1.某经济条件很好的鸽迷,从很多名家处引入了很多种鸽,饲养几年成绩不佳,请来一高手指点,这一高手帮他淘汰了一半以上之种鸽,于是他开始频出成绩。

2.某鸽友多年超远程放鸽无归巢,结果兴趣淡漠,转而去经商,无心照料鸽子,任其敞棚自飞,食水时断,半年后,鸽子几乎丢尽,只剩8羽全部放飞,1000公里归3羽,2羽放1500公里归一的获冠军,另一羽放2000公里也归,获季军,真是有心栽树树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

3.某羽种鸽在某鸽友棚中育鸽十几年不出成绩,只因是名血后代,舍不得淘汰。侄儿拿去养了,这羽老种鸽却出了很多成绩。

4,某人自上海引入的鸽在四川攀枝花不出成绩,移回上海,还是这些鸽子却出了很多成绩。

5.某鸽友多年成绩不佳,换了房子或换盖了鸽棚,成绩斐然……。

这种由于环境改变,成绩大不一样子例子很多。当然获得优秀赛绩是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但是由于环境(外因)的改变而造成赛绩提高的成分占多少,也很难说,那么这里头是不是存在信鸽主动地改变自己的遗传结构而适应环境呢?不得而知。记得在学哲学时,有这样一句话:“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源,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讲到这里时,老师时常举这样一个例子:鸡蛋在一定条件下能变成鸡;但石头无论如何也变不成鸡。但现今物理学与生物学的共同研究成果却得出了如下的结论:现今的任何一种生物,都是在适当的条件下,经过足够长的时间,由最初的无机物演变来的。在这里指出了外部环境的重要性。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虽然能够解释自然界生物的演化,但为什么生物的进化走的是一条从低级向高级演化的单向之路呢?选择学说无能为力。那么支配生物体由低级向高级进化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是不是生物体自身内部一种向上的动力呢?这正等待人们去证实。这种向上的动力的实现,也一定要在适当的条件下。由此也使笔者想到:若将鸽友们公认的优秀品系鸽--詹森系全部关死条,种系内繁衍,延续几十代或更长时间,詹森鸽是否还有公认优秀的竞翔能力呢?或者走向另一极端,将詹森鸽全部单群放归自然,几十代之后又该如何呢?是否会同现在生活的野鸽一样呢?再考虑到支持自然选择学说的“拟态”的进化,是否也是内部主动适应环境的结果呢?以及胚胎学中没有发现的将体细胞的变异传给生殖细胞的物质,是否可认为传递的是信息而不是物质呢?或现在还没有发现的某种物质呢?这都有待于人们去深入研究。

(haopet123.com)
相关贴士
评 论:
 
贴士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