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分享
首页 > 美文 > 蟋蟀 > 鸣虫利用简史

鸣虫利用简史

评论:0 来源:走进宠物网 作者:周静

  中国人对昆虫鸣声的注意和欣赏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诗经》和《尔雅》。在唐朝以前的很长一段时期,人们仅仅是欣赏各种野外昆虫优美动听的鸣声。由于大多数常见鸣虫都在夏末秋初成熟,秋天便成了各种鸣虫引亢高歌的季节。嘀嘀不休的鸣虫因此成了寄托人们孤独、失意、思乡、怀旧等各种情绪的悲秋之虫,无数篇吟咏鸣虫的传世诗文可见一斑。从唐朝开始,人们则将鸣虫作为宠物畜养在各种笼器内,以便随时随地能聆听这一独特的音乐。这一起始于唐朝宫女的典雅爱好,很快便传入民间,甚至传到日本,并一直流传至今。在畜养鸣虫的过程中,人们发现有几种蟋蟀不仅善鸣,而且好斗,“蛩阴性妒,相遇必争斗”。大量文史资料表明,至少从宋朝开始,斗蟋蟀已成了一项相当普遍的娱乐活动。当时,“家家皆养促织”,“不论男女老幼,皆以引斗为乐”。如今,斗蟋蟀已成了中国昆虫文化的一个象征。

  经过历代鸣虫爱好者的广泛选择,已有一批鸣声或清澈响亮,或委婉幽雅,易于喂养、便于携带的鸣虫活跃在市场上,种类达30余种。每到鸣虫上市季节,有专业的鸣虫收购商、批发商和零售商,穿梭于上海、北京、天津的三个主要鸣虫市场之间。在产地,如安徽的黄山,山东的德州,河北的保定等地区,更有大量的农民从事于采集鸣虫的副业,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由于不少鸣虫已被人工繁殖成功,市场上几乎可以做到全年有虫出售。

  畜养鸣虫和斗蟋蟀活动不仅仅是一项普及的娱乐活动,而且正在成为一种时尚,一种反朴归真,对大自然的追求。这一文化传统能流传千年而不衰,其魅力在于,人们能通过从野外捕捉或市场选购,家中喂养,到聆听鸣声,观赏两雄相斗等的一系列活动中享受到大自然和似通人性的小动物所给予的无穷乐趣,还可以从种类繁多、融合各种传统工艺而精工巧制的许多虫具笼器中获得独特的艺术享受,怡情养性。

  这里将着重介绍鸣虫的一般生物学特性、捕捉、喂养和管理,及最常见鸣虫的形态和鸣声鉴别特征,以及在我国的分布范围。

(haopet123.com)
相关贴士
评 论:
 
贴士导航